涂層測厚儀作為檢測涂層厚度的儀器,在管控涂層厚度質量的品質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多數的用戶對于涂層測厚儀的工作原理及校驗方法還不是很了解。本文為大家介紹了涂層測厚儀的工作原理及校驗方法
涂層厚度儀工作原理:
目前市面上常用的鋁基涂層測厚儀以及鐵基涂層測厚儀主要用于的就是渦流法以及磁性法。
渦流檢測方法和用于金屬加熱、感應淬火的感應加熱技術有某些相似指出。例如,都是根據電池感應原理,使放在一個或幾個感應線圈里面或附近的零件中感應出渦流來。熱由于I*2R產生的,這是零件中渦流所引起的損失。感應加熱系統(tǒng)為了產生所需要的加熱速度,工作在高功率計。相反,渦流檢查為了減小熱損失和溫度變化,通常工作在很低的功率級。此外在渦流設備中,由于被檢查零件中的一些變化(如由于出現缺陷或尺寸改變所引起的變化)所引起的電負載改變,可通過電子電路來監(jiān)視。無論在渦流檢測還是在感應加熱中,工作頻率的選擇主要由“趨膚效應”決定。這種效應使渦流向接近帶電感應線圈的零件表面集中。集膚效應隨頻率的增加而更加明顯。
使用渦流法測厚時,利用高頻交電流在探頭線圈中產生一個電磁場,當探頭靠近導電基體時,在導電基體中形成渦流,探頭與導電基體之間有非導電覆蓋層阻隔,覆蓋層越薄,導電基體中形成的渦流越大,對探頭線圈產生反饋作用越大(反射阻抗越大),這個反饋作用量表征了探頭與導電基體之間距離的大小,通過測量反饋作用的大小可測量出導電基體上非導電覆蓋層的厚度大小。
磁感應測厚法是利用交流電磁場,由磁線圈(探針)與鐵類物體的接近產生的磁場強度的變化推導出測定結果。隨著探針與測定的鐵類基體之間的距離的變化,磁力線密度和電流都相應地改變,對之進行監(jiān)控,以確定厚度。
相對來說,磁感應側厚度會更受局限,它只限于測定磁性金屬底基上的非磁性涂層,這些涂層包括銅、鋅、鉛、鉻、橡膠、銻、塑料、油漆、瓷漆、油墨、紙和鋁。相反,諸如鋼、鐵、鎳等材料由于它們的磁性,將會導致錯誤的測定讀數。
涂層測厚儀校驗方法:
涂層測厚儀常用的校驗方法就是零點校準以及多點校準。
1.零點校準:就是在該產品的金屬底材(無涂層的基體)上進行歸零校準。
(1)選定一塊調零板,調零板就是無涂層的金屬底材。(由于工件表面粗糙度不同,調零后,再測不一定是絕對的零位,這屬于正?,F象。)
(2)在一起的側單界面,選擇校準,然后零位校準,然后將探頭垂直并平穩(wěn)地緊壓在基體上,一起會自動進行零位校準。
(3)重復上述的1、2步驟,就可以可以獲得更加精準的零點,提高測量精度。
2.多點校準:使用標準片來進行校準,這種校準方法適用于高精度測量及小工件、淬火鋼、合金鋼。
(1)先校準零點
(2)然后將厚度大致等于預計的待測覆蓋層厚度的標準片上進行一次測量,然后修正讀數,使其達到標準值。
(3)通過多個標準片覆蓋,進行測量,然后依次修正讀數,使其達到標準值。例如厚度為50um、100um、250um等厚度的標準板,采用多點進行校
涂層測厚儀使用步驟:
雖然不同涂層測厚儀測量的原理不同,不過基本操作區(qū)別并不大,用戶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快速的檢測鋼鐵板材涂層的厚度或者鋁質板材涂層的厚度。
1.開機
手指按涂層測厚儀上的開關鍵,就可以進行開機。開機時帶背光顯示屏會有顯示,并且蜂鳴器也會進行提示,若儀器電量不足,就會發(fā)出低電量報警。
2.校準
可采用單點校準和多點校準兩種方法對儀器進行精確校準。
3.測量
儀器校準完成后,就可以開始測量了,按測量鍵就可以一鍵測試。有多種測量模式可供選擇,包括單點測量、連續(xù)測量等等,用戶可以自行選擇測量模式。
單次測量——側頭沒接觸被測件一次,隨著一聲鳴響,顯示一個測量結果;
連續(xù)測量——不提起側頭動態(tài)測量,測量過程中不伴鳴響,屏幕連續(xù)顯示測量結果。
特別說明,不同型號的儀器適合測量的基體是不一樣的,Fe基探頭用于鐵基涂層測量,NFe基探頭用于鋁基涂層測量,用戶在測量時不要搞混淆。
涂層測厚儀常見故障:
1.電池點亮不足。
儀器5天以上不使用時,就應該取下電池。儀器若出現低電壓提示時,就需要及時更換電池,保證儀器的使用性能。
2.恢復出廠設置。
當操作有誤不知如果修正時,就可以根據涂層測厚儀的使用說明書,進行恢復出廠設置。不同品牌的涂層測厚儀恢復出廠設置的步驟各不相同,以具體的操作說明書為準。
3.測量頭校準修正
如果儀器測量結果出現較大誤差時,就可以按照多點修正的方法,重新校準儀器。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